“我与科技馆共成长”诵读会之一——《数说2085我与科技馆的故事》

作者: ${content.author} 时间:2020-01-01 浏览量:824

    2014年3月31日,乘坐早上6点的C905县域公交车从博兴来到滨州五四广场,转乘11路公交车来到黄河五路385号,八点二十,拨打3162309,走进市政大楼二楼249。

    30分钟后,我来到了黄河十二路滨州市科技馆建设工棚,认识了四个人,王馆长、韩馆长、邢双燕和张雪,这一天开始,我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滨州人。告别了热爱的三尺讲台,告别了17年7个月的学校教育,离开了安逸的博兴小家,来到了陌生、但要倾尽后半生努力的新家,开始了一年15000房租的北上,科技馆之旅开始了。

    一晃,2085天已悄然而逝。

    家:科技馆的建设,从2011年5月1日奠基,2012年3月15日,韩博入驻现场开始,科技馆属于了我们,我们有了根据地。2015年10月,土建工程竣工,我们有了当初那个徒穷四壁的家,一个漂亮的壳儿,一个被全国媒体不断传播的神奇的UFO ,一个全国最不好设计布展的家。18次大范围修改设计方案,一张张蓝图草案在U盘中更迭,在领导的审核中变幻,一次次迎接审阅,一次次深夜修改,一次次打破重来,一次次精益求精,展区加了又减,减了又加;展品换了又换,改了又改,157项、197项、201项,时光在绿草中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在飘扬的雪花中飞扬,在雨打的铁皮屋顶上跳舞,在三千青丝中渐渐拉长。

    岁月流金,方显今日本色,2016年9月20日,科技馆试运行,拉开宏伟序幕:开馆3个月参观人数3.5万,2017年15万,2018年18万、2019年突破22万。

    人:科技馆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为科技馆做出贡献的劳动者、决策者、服务者、守护者。工地食堂的厨师老王、负责监理的大高个儿老张、已离我们远去的小谭、广州宏达监理的小陈、广美设计的黑大个儿小郑,65岁的长期志愿者唐栓成......

    科技馆的建设离不开慢慢拉长的时光碎片,张课家老头老太太神出鬼没般伸手要钱阻挠卸货,试运行游客暂行止步的愤怒与苦口婆心,深夜里电焊火花四溅与切割打磨的滋滋作响,二十几个壮工手抬肩扛,喊着号子,推动展品一步一个台阶......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不曾忘记,一件件往事如在眼前。

    成功背后,英雄幕后。有多少人在推动着我们前进的脚步,有父母,有妻儿,有兄弟姊妹,有同学故友。成功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专注于台前的一丝不苟,看到了现场指挥的紧张从容,看到了陌生游客那会心的微笑,看到了领导那赞许的眼神。

    生活,不止眼前的鲜活,还有诗和你我。

    情: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件件闪现的往事,一张张久违的画面,一次次外出的奔波,一场场多彩的活动,一份份根植的深情。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科技馆人的乐趣。

    数字的背后是一串串曾经的忙碌和艰辛,故事的背后是一段段永恒的记忆和酸甜。曾经的曾经让我们难忘,未来的未来让我们憧憬,路在脚下,抬头看天,弹指一挥间,生命垂爱!UFO从这里升起,梦想从这里起航,我等,当勇往直前,为科技馆事业不负青春,为热爱的事业执着前行。

    我们!必当与科技馆共成长!

扫一扫

关注科技馆微信

x

扫一扫

关注科普滨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