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

作者: ${content.author} 时间:2021-09-14 浏览量:1,776


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建设》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高铁到太空探索,从新能源汽车到移动支付,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长足进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促使人们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思考和实践,进一步释放社会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回眸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从东方红一号到高分卫星系统,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空间站开门纳客,中国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开创了这个时代属于中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

那中国的航天科技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知识创新。航天航空材料领域的一个令人振奋的新发展就是使用石墨烯等纳米材料。那什么是纳米?同学们,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面前的这件展品上,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介绍,我们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就像刻度尺上的厘米、毫米一样。大家都知道“纳米”很小,那它究竟有多小呢?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米”看做是地球的话,那么“纳米”就只有一个乒乓球那么大!当我们把材料做到纳米级时,材料本身会呈现出,在宏观状态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化特性,就像纳米磁流体、纳米陶瓷等。

小时候搭过积木没?其实科学家们研究纳米材料就很像搭积木,只不过是在微观世界里搭“原子积木”。通过对这些原子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最终能搭建出各种结构,形成不同的物质。就比如碳纳米管,其中螺旋型的碳纳米管具有手性,而锯齿形和扶手椅型碳纳米管没有手性。那么接下来大家可以运用面前的这些材料,自己动手拼装一个碳纳米管吧。

(纳米技术为航天业从宏观向微观发展提供了可能。专用微型集成器将取代现有航天器和运载火箭上使用的有关系统,最终将在航天领域引发一场技术革命,导致微型卫星乃至“纳米卫星”的问世。)

其次,知识的创新必将引发新的技术革新。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第二件展品叫“遥感图像识别”,在这里我们将了解航天领域非常前沿的技术:遥感技术。同学们,平时你们都用什么来拍照呢?手机、单反……可这些器材只能拍到我们可视范围内的图像,如果需要拍摄很远距离或者很大范围内的景象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哎~我听见有同学说用无人机航拍,很好!但如果这个距离和范围再扩大,我要拍整个中国的图片,那无人机还有用吗?显然不行,这个时候就需要“遥感技术”来帮忙了。它是通过一种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来获取物体的特性,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判断等功能。遥感技术就像是一种放大的魔法,用数据信息将我们的视线、听力、四肢无限延伸,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听得更多、走得更快。每天的天气预报,新闻中看到的地面的建筑情况和房屋构造……这些都是遥感技术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它就像是安装在天上的“眼睛”,把我们的生活尽收眼底。

各位同学,现在你们可以选择不同模式,按下按钮,屏幕上会随机显示气象、资源、环境等遥感卫星拍摄的图片,我们放大这些图片,发现仍然很清楚,说明这些图片的分辨率都非常高,那要归功于遥感卫星了。(遥感卫星通过接收处理,宏观上能通过数据的分析将大范围的地物目标变成一幅幅直观的画面,以便观测目标区域的变化;微观上它还能分析一片树叶中叶绿素的成分,能远程为植物“诊脉开方”。)我国的高分卫星系统就是属于光学成像遥感卫星,大家众所周知的卫星地图就是通过它来完成的。

最后,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推动力。

同学们,我先考考你们,能分得清“神舟”、“天宫”与“天舟”的作用吗?没错,神舟是载人飞船,天宫是空间站,而天舟是货运飞船,看来你们对航天知识都很了解。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神舟飞船和天宫实验室,按1:1的比例,组合而成的一个大型仿真模型。Let’s  go!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吧。

“哎~老师,这空间站里货物这么多,航天员有需求时如何做到随取随用的呢?”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其实空间站也将地面的物流管理技术应用其中了。航天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得货物的位置信息和产品信息。系统还能对产品信息的库存数量做到动态掌控,把空间站货物一分一厘的变化都记录下来,从而确保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更加轻松便捷。

在探索宇宙未知的征途上,创新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人代代相传的基因,也是不断取得成功的法宝。

近两年来,无论是科学战疫、科技扶贫,还是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唯有敢于创新的国度,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唯有勇于追梦的民族,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扫一扫

关注科技馆微信

x

扫一扫

关注科普滨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