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事——华罗庚

作者:屈乐 时间:2022-12-08 浏览量:22,032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去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他回家乡一边帮助父亲在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边继续钻研数学。

 不幸不仅如此,1929年,金坛发生瘟疫,华罗庚也不幸得了伤寒病。后来病虽然好了,可是腿却残了,这一年华罗庚19岁。因为左腿的残疾,后来走路都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华罗庚还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科学》杂志。一篇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理由的论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但文章作者却是一个熊庆来从未见过的名字。熊庆来很纳闷,下意识地问道:“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恰好有一位江苏籍的教员在场,他想起了他的弟弟有一个同学名叫华罗庚,就回答道:“这个华罗庚哪里教过什么大学?他只念过初中,听说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熊庆来感到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做图书管理员。

在清华期间,华罗庚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别人八年才能完成的学业,体现了非凡的数学天赋,被破格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当时跟他同时去剑桥留学的是钱伟长,据钱老表述“每天早上五点去科学馆背书,但当时的华罗庚已经背完了”。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曾被誉为剑桥的荣光。

国内战局十分严酷,但华罗庚仍在1938、1946年两次不管劝阻的归国,甚至放弃了剑桥和伊利诺伊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携家人回国。他在回国的船上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在我们的“众心向党、自立自强”主题展览中也有华罗庚说过的一句话:“新生的祖国对我这个海外赤子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优越的物质条件再也牵不住我归心似箭的归心,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归国后,当时贫弱的祖国改变了华罗庚的努力方向,他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晚年的华罗庚推出的深奥研究减少,更多的是便于数学推广和应用的理论。他个人也亲身实践,到全国各地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以促进生产。 当人们担心华罗庚腿不方便,年龄又增大时,华罗庚却说:明年比今年一定大一岁,现在不去我以后绝对去不了了,我腿不好是老毛病,肯定一年不如一年;工程不懂我可以学。于是,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中,都留下了华罗庚的足迹。

1985年6月,华罗庚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进行关于《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时,原本定于45分钟的演讲由于次次的掌声被延长至一个小时,讲学完毕的华罗庚准备转身接过日本友人献的鲜花时,突然猝死在讲台上。华老兑现了在工作岗位上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愿望。

有一些人会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样的人就是无私奉献,奋勇向前的代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命很长,长到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一辈子很短,短到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前路漫漫,就应该珍惜当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IMG_5634.JPG


扫一扫

关注科技馆微信

x

扫一扫

关注科普滨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