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滨城区:4年建起6处社区科普大学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9-07-13

近年来,滨城区科协从“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宣传方式、打造联动机制”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提高全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为增加科普力量,滨城区科协成立了滨城区科普宣讲团,吸纳区内2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加入队伍,积极开展污染防治、安全生产、心理疏导、粮棉种植等科技培训。引入老科学家的智慧,与中国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省老科协等单位主动对接,先后邀请高登义、石磊、孙旭、刘义等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讲座。

开展农民知识培训助力科技扶贫.JPG

开展农民知识培训助力科技扶贫

在科普宣传方式上,滨城区围绕着四大重点人群,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开辟新时代下科普宣传的新途径,形成了科协主抓,部门联动的大科普工作格局。

科协与教育局联合,搭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新”阵地。每年精心组织开展滨城区中小学科技节,涉及全区20余所中小学,累计近万名学生参与活动。积极开展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近年来6名中国老科协报告团成员走遍滨城20多所学校。深入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送去科普套餐。滨城区清怡小学被授予省级科普示范学校称号,同时充分发挥滨州市科技馆、学校科技制作室、社区科普大学的作用,有序组织学校班次到教育阵地活动,在校中小学生科普活动参与率达到95%以上,开辟了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科技下乡活动.JPG

科技下乡活动

与农广校联合,开辟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的“新”课堂。发挥区科协、区农广校的合力,开设了“农民职业培训”讲堂。根据各乡镇(街道)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聘请区内知名专家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引进新技术与开发本地资源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15次,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发放科普资料、环保袋等资料500份。

与社区联合,打造社区居民科普素质提升的“新”平台。为深化社区居民科普教育手段,滨城区科协致力于科普进社区活动,采取与科普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科普与党建相结合、科普与健康保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为居民增强科学文化素养贡献了积极的力量。科普进校园为孩子送去科普套餐.jpg

科普进校园为孩子送去科普套餐

与部门联合,创办干部队伍科普教育“新”板块。近年以来,滨城区科协立足本职找差距,完善服务促提升,不断创新科普宣传手段,推动了科协工作的深入发展。深化数字终端的管理和维护,连续4年集中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全区2013年、2014年安装的数字科普终端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加大投入,深度检修,大大提高了数字科普终端的开机率。全力推介科普滨城微信宣传平台,与山东科技报社联合开通“科普滨城”微信科普服务平台,将现代化信息手段融入到科普宣传手段中,推动了科普宣传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目前,科普滨城关注人数已经突破1000人。强力推出“科普在线”电视节目,与区融媒体合作,在城市界栏目中推出科普在线,每周五在滨城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大大提高了全区人民科普受益面。截止目前已播放节目14期。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是实现城市整体科普水平和居民整体科学素质提升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018年5月22日聘请市级专家王海到万绿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jpg

到万绿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2015年以来滨城区科协从打造社区科普大学入手,实现社区科普服务功能的再提升,先后建立了为民、文汇、光明等6处社区科普大学,为社区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阵地。

拓展社区科普教育功能,探索性建立了彩虹湖社区科普体验中心、为民社区科普馆、玉龙湖社区天文科普馆、大河社区科普馆、光明社区青少年科普馆等6处社区科普馆,有效的将小型科技馆搬到了居民的家门口,解决了科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截止目前6家科技馆参观人次15万人次,受益群众达7万人。

丰富社区科普活动内涵,将开展社区科普活动与党建、安全生产、防震减灾等活动相融合,形成了大科普的工作氛围,创造了社区科普的新高地。2015年以来滨城区先后有化工、为民、彩虹湖、大河、光明、政通6个社区先后被列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

邀请刘立教授到杨柳雪镇开展科普讲座.JPG

邀请刘立教授到杨柳雪镇开展科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