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凝聚科技力量,建设富强滨州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9-07-14

一、提高政治站位,实施“科技凝心聚力”工程,引导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能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肩负的政治责任,教育引导全市科技工作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两个维护”,把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掌握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精心组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座谈会,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引导科技工作者学在前、悟在前、做在前。积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熔铸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讴歌新时代最美科技人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

凝聚干事创业广泛共识。加大宣传引领力度,提高科技工作者对“富强滨州”建设的认识,引领科技工作者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滨州发展,积极投身“富强滨州”建设主战场。深入挖掘我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成长经历和丰富内涵,大力宣传、倡树典型,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用身边的榜样引导、带动科技工作者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干事创业、贡献才智。

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水平。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不断增强科协组织自身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科协工作及优秀科技工作者,在全市上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自豪感。利用好“滨州科技工作者之家”公众号、“主席信箱”等网络信息化平台,最大限度扩大联系面,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纽带和情感家园。准确把握全市科技工作者关切需求和职业发展中的问题,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切实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难题。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全市科技事业政策、法规的咨询,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科技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

完善科技人才举荐体系。开展好自然学术成果评选、青年科技奖等评选工作,改进评选方式,注重导向性和示范性,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大力举荐我市科技工作者参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 “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等高层次奖项评选,努力为我市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不断激励我市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热情。

二、服务中心大局,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广泛汇聚滨州创新发展科技力量

以高水平学术活动,助力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产业发展重点关键领域,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五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等全市战略布局,整合全市优质学术资源,创新举办“渤海科技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同时,支持学会发起主办或承办高端学术会议,搭建多样化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承办泰山科技论坛等省科协乃至中科协的相关学术活动,通过活跃的学术交流搭建起滨州对接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桥梁,助推滨州高发展。

以全方位联系服务,助力“双招双引”。充分发挥科协组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职能优势,立足滨州,放眼海内外,不断扩大滨州市在科技界的“朋友圈”。联系、服务好滨州本土的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高校、企业以及农村的乡土专家,充分发挥他们在滨州发展中的科技主力军作用。主动联系、对接滨州籍高端科技人才,特别是加强与滨州籍院士,研究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密切联系,为他们带去家乡人民的关心和问候,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厚植滨州籍高端科技人才家乡情怀,影响和引导在外科技工作者立足自身领域和优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密切联系上级学会、高校科协,依托其人才优势,精准招引我市急需的科技人才。统筹建立院士、产业、智库、科普、青年等各类科技人才资源库,为滨州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以高质量人才智库,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完善高端人才智库建设,积极对接中国科协、省科协智库人才平台,柔性引进与我市社会发展和产业定位密切相关的高层次专家纳入我市智库,动态化保持100人左右智库高端人才队伍规模,常态化联系一批高水平决策咨询专家。积极组织智库专家围绕全市重大战略开展专题调研,建立重点调研课题引导机制,继续做好《科技工作者建议》报送工作。

以多层次服务机制,助力科技创新。1+N”重点联系制度为契机,针对一批与科协工作联系密切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专家开展精准服务,整合科协资源重点给予服务与支持。进一步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密切与院士专家的联系,搭建企业与院士专家及其团队交流合作平台,为我市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进一步助推学会主导作用,组建企业学会产业协同服务平台,使科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进一步开展“滨州创客之家”评选、大学生科技节等活动,发现滨州新生科技创新人才,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三、关注公众需要,实施“科普多元供给”工程,切实满足群众多元化科普需求

壮大科普宣传队伍。进一步发挥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创新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推进科普专业人才培养,加强科普场馆人员继续教育,整合资源,推动科普志愿队伍建设,成立滨州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和滨州市科普联盟,完善全市科普志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学会、协会、高校等科普人才支撑作用,引导科学家、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参与科普活动。

完善科普平台体系。发挥好市科技馆科普主阵地作用,及时更新展品展项,加大临展、特展力度,开展多种形式展教活动,维护好市科技馆正常运营。大力推进县市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我市现代科技场馆体系,确保县级科技馆设计特色,建设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校园科普中心、数字科技馆等基础科普设施,实现科普设施体系化。做好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每年培育、建设10家左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示范工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示范有力,辐射面广的科普示范组织。

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建立融媒体工作室,推进传统媒体、科协现有网络平台与新媒体的协同运作,促进科普融合传播。做强“科普滨州”和“滨州市科技馆”微信平台,丰富科普内容,扩大受众范围。拓展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科学传播新渠道,继续推动科普e站建设,做好“科普中国”资源落地应用工作。丰富科普宣传内容,促进科普产品研发,探索拍摄微电影、制作科普微信表情包、录制科普夜读节目等科普新方式,用更加喜闻乐见,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精准高效的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

打造品牌科普活动。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编辑出版《身边的科学》系列科普丛书,探索开展新型全民科普活动。组织校内外融合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科普百校行、科普巡回展等校园科普活动,扩大和提升“滨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滨州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青少年科技赛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激发全市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理想;推动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拓展青少年体验、参与科技实践的平台和途径。扎实推进科普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组织开展数字科普工程、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大篷车“三下乡”等活动,推动科普资源向乡村倾斜,全方位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发挥科普宣传正能量。创新开展“科普红色基因工程”,建立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科普教育的长效机制,用“热点科技事件+科普+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模式,提升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度,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组织科技工作者释疑解惑,科技工作者主动发起、积极参与社会关注的重大话题讨论,针对生态环境、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等民生话题,为公众传播事实真相。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度高的防范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壮大反邪教志愿者队伍,厚积反邪教社会土壤,形成良好的“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群众意识。

四、加强自身建设,实施“改革创新提升”工程,持续释放科协发展活力

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准确把握科协组织的政治属性,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全市科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加强全市科协系统党组织建设,推进学会、企事业科协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建带群建,确保党对科协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员教育,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引导科协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发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富强滨州”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加强科协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建立联系科技工作者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反“四风”,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持续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推进全市科协系统改革进程。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和一线科技工作者比例,完善常委会和全委会议事规则,改革人才服务机制,不断促进科协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学会秘书长专职化,探索建立学会群,切实增强学会的凝聚力、服务力和创新力。强化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县市区科协、乡镇(街道)科协工作力量,加快高校、企业(园区)、社区科协组织建设,扶持、成立一批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学会组织,坚持保障向上提升、服务向下扎根,最大限度把全市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形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拘一格从基层、各领域遴选优秀人才,形成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力量、挂职兼职干部为重要支撑的充满活力的科协机关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科协工作力量。深入开展科协系统大学习行动,定期开办“科协沙龙”“科协学堂”活动,培养干部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丰富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文体活动,充分激发干部活力,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科协干部队伍。